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取长补短,中巴纺织业合作谋共赢

取长补短,中巴纺织业合作谋共赢

发布时间:2016-09-30 15:45
产品描述:

  第四届GOTEX国际纺织服装采购展不久前在巴西圣保罗举行,来自中国、巴西等6个国家的百余家纺织服装企业和行业咨询机构参加。

  近年来,中国成为巴西纺织服装行业进口的主要国家之一,目前双边贸易是两国合作的主要形式。在此次展会上,接受采访的中巴相关企业及专家认为,基于中巴纺织服装领域存在较强互补性,两国应取长补短,开拓更多合作方式,促进两国纺织服装业共同发展。

  物美价廉——中国产品占据半壁江山

  展会首日,记者在一家中国公司的面料展台遇到了来挑选面料的米连妮·布鲁奈迪。她是圣保罗一家服装公司的工作人员,她所在的公司每年都会采购许多来自中国的纺织面料。

  “价格便宜,颜色、品质也不错。”布鲁奈迪对记者解释她青睐中国制造的主要原因。“跟前几年比,如今的中国纺织面料质量好了很多,我们尤其喜欢中国的化纤面料。”

  中国已经成为巴西纺织服装产业最主要的进口国之一。根据巴西纺织工业协会的一项数据,2015年巴西纺织服装行业进口额达到58.5亿美元,“其中约一半来自中国,尤其以面料为主”,展会主办方之一、中国(巴西)投资开发贸易中心副总经理潘发明说。

  在GOTEX展会现场,上海纺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展区位于展馆入口最显眼的位置,展区里是他们从国内带来的一两百款男女成衣。考虑到巴西当地消费者的审美偏好,服装大多用色鲜艳、表现大胆。这是该集团第四次参展,而上海纺织与巴西打交道的历史,可追溯至20多年前。“上海纺织在海外有六大分区,巴西和拉美是其中之一,合作形式包括纺织服装贸易和投资。”上海纺织拉美总经理张世军说,“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的纺织服装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巴西市场,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巴西国内该行业的生产成本太高,只能通过进口来满足市场需求。”

  潜力巨大——看好巴西以及拉美市场

  作为世界第五大纺织工业国,巴西纺织行业已有200年历史,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从原材料种植到成衣加工的完整产业链的国家。纺织服装行业从业者人数在巴西各行业中位居第二,吸纳了大量劳动力,尤其是女性劳动力。

  然而该产业正面临困境。根据巴西媒体报道,2014年巴西服装产量下降2%,纺织品产量下降5%,纺织服装行业出口下降6.7%。与之相对的是该行业进口的上升。进出口之间越来越大的逆差,被认为是巴西纺织服装行业处于衰退的主要表现。

  “原因来自于巴西国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巴西《经济学人》杂志分析,国外的因素主要是来自东亚的产品与巴西本土制造相比具有价格优势,而国内因素则是巴西的高额税、落后的基础设施以及缺乏高水平的产业工人等。以税负为例,巴西纺织行业经过多重征税后税费高达18%。“巴西产品要想在价格上有竞争力,税费最多不能超过10%”,圣卡塔琳娜州大学经济系教授丹尼尔·德索萨认为。种种不利因素交织在一起,指向同一个结果——巴西纺织服装行业产品价格高、竞争力差,同时缺乏能够推动产业升级的投资。

  除了纺织服装行业自身所面临的困境,巴西的经济危机也给该产业的发展增加了难度。2015年巴西经济衰退约3.8%,是25年来最差表现,受此影响,当年巴西纺织服装市场约为362亿美元,比2014年的536亿美元缩小了三成多。巴西的经济危机亦影响到了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在这次展会上,许多来参展的中国企业代表告诉记者,虽然这两年到巴西的销量变化不大,但利润大幅下降,“几乎不赚钱”。

  尽管困难重重,对绝大多数参展的中资企业来说,巴西以及其背后的拉美市场,仍然潜力巨大。“巴西每年人均消费纺织服装类产品300美元,是中国的5倍。”潘发明说,“纺织服装产业虽然古来有之,但并没有走到夕阳产业的阶段,我们都说衣食住行,这都是刚需,一定有市场。”

  张世军对此深表赞同。再过不久,上海纺织驻巴西的办公室将正式开始运作。“从往年情况看,上海纺织集团对拉美地区的贸易量占集团贸易总量的比例很小,希望通过3年左右时间实现对巴贸易总量在现有基础上翻番。”

  做大市场——需要开拓更多合作方式

  在中巴纺织服装行业的长期合作中,贸易是最主要的形式,但是这种形式正在面临挑战。一方面,中国国内劳动力成本提升、巴西国内的经济危机等因素,使得贸易的利润率明显下跌;另一方面,随着亚洲纺织服装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巴西,巴西国内对于进口损害了本土产业的担忧也越来越强。

  也正因如此,除了传统的直接贸易,开拓更多种形式的合作方式成为中巴业内人士的共识。展会期间,上海纺织接待了马托格罗索州贸易投资促进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来询问我们在巴西市场的投资意向,邀请我们到马托格罗索州投资工业,增加当地税收、改善当地就业。”张世军和他的同事们也正在关注这样的合作机会,“马州是巴西产棉第一大州,那么我们能否在棉产地附近开设纺纱厂,形成产地销模式呢?”

  在张世军看来,中巴在纺织服装领域存在较强互补性,比如巴西的棉花和针织很强,但化纤和梭织则相对较弱,而化纤正是中国纺织行业的强项,“合作的关键是取长补短”。潘发明说,服装零售业和创意产业也有合作的空间,中国可以将产品和原材料的优势和当地市场需求、发达的创意产业相结合,“合作的目的是在未来共同开发世界范围内的新市场”。

  当然,合作的实现不是理所当然的。除了税收、劳工等巴西市场天然存在的难题,能否真正转变理念也很关键。“对于那些有志于投资巴西纺织领域的中资企业来说,首先要从心底里承认巴西是个纺织品大国,不能想当然地在巴西照搬欧美经验,应该从竞争性思维转向合作型思维,不是要打败巴西企业、简单依靠低价品抢占巴西市场,而是要和当地企业协同提升产业整体水平,把市场蛋糕做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