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良种研发是下一步中国棉花生产的关键

良种研发是下一步中国棉花生产的关键

发布时间:2016-08-24 17:28
产品描述:

  “中国棉花生产发展研讨会”2016年8月21日在新疆轮台举行。会议以“提高质量,节本增效”为主题,聚焦棉花生产问题,共谋持续发展道路。专家指出:新形势下,中国棉花生产面临品种改良、机械化、精准化、标准化的挑战,其中良种研发是下一步中国棉花生产升级的关键。

  会议由中国棉花协会棉农合作分会及中国农技协棉委会主办,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和新疆国欣种业承办。中央有关部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相关部门领导,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新疆农科院等科研院所专家教授及全国三大棉区150余名棉农代表聚聚一堂,共同探讨新形势下的棉花生产新思路。

  中华全国供销总社原党组书记、中国棉花协会原会长周声涛指出,近年来,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越来越大,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也逐步提升,但我们在农业方面的科技投入和成果推广还不够。在棉花生产中,种子问题是重中之重,良种的研发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基础研发,是创新,甚至是一场革命。

  在耕地面积并没有大幅增加的前提下,中国粮食实现基本自给,产量稳步提升,农业科学技术,尤其是种子的改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棉种研发也有了很大进步,特别是转基因棉种解决了棉花病虫害问题,提高了棉花单产,但是棉花要想实现高产量和高品质,还要继续把种子的文章做深做透。

  周声涛说,国欣种业进军新疆是一种有远见的举措,国欣并没有照搬内地或新疆“矮密早”的经验,而是提出了“高产、优质、抗病、宜机采”的育种目标,重点解决节本增效的栽培技术,通过化控、脱叶、杀虫等一些新技术的应用,最大限度的实现植棉机械化,增产增收效果非常明显。国欣种业以产业援疆,对搞好南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帮助农民增收,促进农民就业,挖掘农业内部潜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推进新疆农业结构调整,具有积极的作用。

  新疆水土光热资源丰富,这为棉花的生长提供了我国其他棉区所不及的良好条件。目前新疆棉花产量已占到全国的近三分之二。“世界棉花形势看中国、中国棉花市场看新疆”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中国棉花协会副会长、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会长卢怀玉认为,提升中国棉花生产的竞争力,核心是提质、节本、增效,路径是研发推广优质高产品种,以适应纺织及机采棉要求,提高机械化程度、减少人工投入。近两年,在优质棉花品种的选育、机采棉种植与收获、加工、高效脱叶剂的研发推广等方面,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都积极的做了一些工作,在新疆棉花生产中发挥了试验示范作用。

  中国棉花协会副秘书长马爱芳作了《我国棉花产业形势分析与展望》的报告,报告分析指出:2015/16年度中国棉花播种面积3433千公顷,总产量520万吨。2015/16年度棉花消费量估计为724万吨,期末库存降至1166万吨。2016/17年度中国棉花播种面积预计为3100千公顷,3128B级棉花价格每吨将在12500至14500元区间波动,比上年度有所回升,她最后呼吁棉农要有自律意识,紧紧围绕棉花纺织需求,提高棉花质量。

  在研讨会上,新疆农科院李雪源研究员分别从质量变化、效益变化、规模变化、产业变化四个方面对新疆白色产业作了分析,指出新疆棉花必须走质量提升、效益提高、规模发展、产业发展之路。他指出,高质量棉花逐渐成为需求主流,应适应市场需要,走质量发展之路。要布局好中绒棉、长绒棉、中长绒棉、彩色棉、超级长绒棉多纤维类型棉花生产,协调好长度、强度、细度关系,做到匹配,改变品质结构单一、同质化强、以低端产品为主的状况。

  他说,根据国内棉花700万t左右的市场需求分析,新疆棉花规模已占据全国棉花市场份额的65%左右。随着长江黄河棉区面积的大幅下滑,棉花生产供给能力与市场需求已出现明显缺口,新疆棉花生产又面临较大的环境压力,市场的供给完全靠新疆是有风险的。

  在技术创新方面,应抓住主要矛盾,从依靠生产要素投入的积累转变到依靠生产要素消耗的创新利用率的提高,把品种改良、机械化、精准化、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作为创新的优先领域。从品种、机采棉体质增效技术、品质结构调整品质布局、标准化入手。

  在制度创新上方面,要用产业化手段将技术、社会化服务、企业、农户、基地、市场等有机结合,形成体质增效的利益共同体,通过.体质增效利益共同体,解决目前难以解决的品种多、乱杂、品质差、品质结构不合理、成本高等问题。

  华中农大副校长张献龙教授作了《棉花抗逆境基因工程》的报告,他向与会者展示了抗虫研究、抗病研究、耐高温、耐干旱等抗逆境基因工程进展情况。他建议:第一要转变产量第一的观念,培育优质、早熟、抗病虫、耐旱、耐高温、有限生长的品种;第二要实现“四降”,即降密降产降杂降支,实现降产不降收,改革种植模式,调整棉花区划,订单生产,实现生产直销。

  中国农科院生物研究所郭三堆研究员作了《新型双价高抗低残留抗除草剂棉花研究》的报告,他指出了未来棉花育种趋势是全程机械化、优质高产、抗旱耐盐碱。他说防治草害是农业生产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难题之一,介绍了我国抗虫抗除草剂转基因棉花育种进展情况。

  选育优质棉花品种、推广机采棉种植与收获是今后解决棉花生产问题的主要路径。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召虎教授的报告对不同类型的棉花脱叶剂的应用进行比较,明确其作用特性、脱叶效果及使用技术,从而为合理应用脱叶剂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为机采棉在全国推广提供技术支撑。新疆建设兵团农业局副局长程景民先生简单介绍兵团棉花生产情况,并向大家展示兵团先进生产技术。

  中国棉花协会棉农合作分会和中国农技协棉委会都表示,将重点在新疆发展一批会员,依靠广大会员唤起广大棉农的主动进取精神,依靠政策的扶持,依靠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依靠生产方式的转变,依靠舍我其谁的冲力,破难解困,提高棉花的品质和适纺性,提高中国棉花的市场竞争力。

  会议承办方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是全国最早成立的以棉农为主体的科技合作组织,自1984年创办以来,一直以棉花为主业,经过32年的奋斗,国欣总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2006年被评为中国种业50强;2008年以来承担国家棉花科技项目多项,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企业注册资金1.028亿元,总资产4.7亿元。会长卢怀玉被评为“全国劳模”,先后当选“中共十八大代表”,中国科协第九届常委,中国棉花协会副会长。

  “国欣”牌棉种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2010年中央新一轮援疆工作启动,沧州对口援助新疆巴州轮台县。在援疆领导的积极引荐协调下,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资2亿多元,正式注册成立了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新疆国欣种业有限公司,建成轮台第一家可加工机采棉的现代化大型良棉加工厂,在当地建成了高标准的现代化农场2万亩。短短几年时间,建立健全了市场营销网络,并发展了会员900名,棉种销量逐年快速增长,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得到了各族棉农和管理部门的认可、好评。为国欣总会融入新疆、产业援疆提供了平台。

  国欣总会将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稳步推进国际业务,对接中东国家棉花市场,开拓国内国际双向发展;以棉花全程机械化为目标,依靠科技,推动棉花种植新品种、新模式的创新;以“服务跟着种子走,从种走到收”的理念,完善新疆会员服务体系,探索持续、共赢的营销合作新路;凭借育繁推一体化的产业基础,实现新疆国欣以种业发展为龙头,以加工业、种植业为两翼的经营格局,快速发展,为新疆的棉花生产、棉农增收发挥更大作用。